央廣網保定6月26日消息(記者王藝霖)七月的陽光穿透古城枝葉,慷慨地灑在保定市一場文藝匯演節(jié)目現(xiàn)場。舞臺上,銀發(fā)演奏者們指間流淌的音符如溪水淙淙;舞臺下,觀眾們微微頷首,嘴角含笑,沉浸在旋律織就的溫暖氛圍里。這是一場由群眾組織、為群眾奏響的音樂活動,以絲竹特有的溫潤力量,悄然浸潤著每個人的心田。

葫蘆絲合奏現(xiàn)場(央廣網記者 王藝霖 攝)

據(jù)保定竹林葫蘆絲俱樂部會長谷樹錚介紹,保定是群眾音樂文化普及的一方沃土,藝術真正回歸生活、扎根人民,便能超越舞臺的方寸,成為滋養(yǎng)一座城市精神家園。葫蘆絲以獨特的魅力,融入了人民生活,滋養(yǎng)愉悅著身心,滿足著人們對音樂的渴求與夢想。

當《唱支山歌給黨聽》的深情旋律在合奏中莊嚴升起,全場肅然,紅色旋律在絲竹之間流轉,精神力量在音符之中激蕩;樂團奏響《山丹丹開花紅艷艷》,熱烈鏗鏘的節(jié)奏仿佛再現(xiàn)了革命年代的崢嶸氣魄;葫蘆絲合奏的《打水姑娘》,歡快的音符跳躍如傣鄉(xiāng)溪邊濺起的水花,充滿鮮活的生活氣息。

演出現(xiàn)場(央廣網記者 王藝霖 攝)

“原來民族樂器也可以這么‘潮’!”觀看演出的學生們驚嘆,傳統(tǒng)藝術的創(chuàng)新表達同樣在此次活動中煥發(fā)光彩。當全體會員共同奏響《葫蘆絲讓我們在一起》,悠揚的樂聲匯成一條情感的河流,流進每位演奏者和觀眾心中,F(xiàn)場經久不息的掌聲,是古城人民對音樂深深共鳴的禮贊。

絲竹聲里見山河,葫蘆韻中品歲月。 古老絲竹之音在尋常巷陌煥發(fā)新聲,更以音符為針,以深情為線,在群眾心中繡出了看得見、聽得清的文化獲得感與幸福感。裊裊余音,讓古城文化土壤上開出的樸素花朵。

編輯:姜麗麗
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“央廣網”客戶端。歡迎提供新聞線索,24小時報料熱線400-800-0088;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“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”線上投訴。版權聲明: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。轉載請聯(lián)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創(chuàng)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。
長按二維碼
關注精彩內容